1129年的某个深夜,宋高宗赵构正在宫中与妃子寻欢作乐,沉浸在一片歌舞之中。突然,负责巡查的邝询慌不择路地闯入宫中,急报:“金军已近在咫尺,即将杀到城下!”赵构听后惊魂未定,吓得从床榻上跌落。自此,他因惊惧过度,竟落下了终身无法生育的隐疾。赵构来不及通知百官,更不敢做出部署,只带上身边寥寥几人,慌慌张张骑马逃出扬州,随后在瓜州草草找了一条小船,仓惶渡江而去。
在此之前,胆小如鼠的宋高宗不敢继续留在中原与金军对抗,便退居到长江、运河交汇之地扬州。那时的扬州是繁华都会,商贸鼎盛,风月场所林立,堪称“销金窟”。赵构虽身处战乱国破的境地,却在此沉迷享乐,几乎忘记了中原的惨状,甚至将列祖列宗的神主牌移供于扬州,俨然打算长久居住于此,把这里当作安身之地。
展开剩余81%1128年,高宗任命了胆小无能、却贪恋权位的黄潜善和汪伯彦为宰相。他还自得地说:“有此二人为相,国事自然无忧。”然而这二人却辜负了他的信任,好的建议置之不理,主战的奏章全都压着不上奏,使高宗得以继续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。到了1128年底,得知金军正筹划南下,他才如临大敌般开始仓促谋划,但已是力不从心。
1129年正月,金军迅速攻占徐州,主帅粘罕决定亲自率军对付韩世忠,同时派拔离速等将领率数千铁骑远道奔袭扬州,目标直指生擒赵构。二月初,金军先锋五百骑突袭天长军,面对区区数百骑,宋军一万竟不战自溃。金军随即直奔百余里外的扬州,而赵构等人仍毫不知情。直到邝询侥幸逃回,狼狈通报,赵构才如梦初醒,发生了开头那一幕惊惶出逃。
1131年,宰相之位出现空缺,秦桧心怀觊觎,扬言自己有“惊动天下的两条计策”。有人追问,他却推托:“朝中无相,我说了也无用。”不久,高宗果然任命秦桧为宰相。彼时秦桧返南不足一年,却已博得高宗信任。当初秦桧初次觐见时就提出议和方略,正合偏安一隅的高宗心意,很快便被提拔为试礼部尚书。高宗更是称赞他“忠厚老实,正合朕意”。
范宗尹被罢相后,高宗迟迟未定继任人选,秦桧便趁机夸口自荐。彼时局势虽较兀术南侵时稍稳,但陕西因富平之败而几乎尽失。畏敌如虎的高宗听闻秦桧自称有良策,心中权衡后,决定让秦桧与吕颐浩同任宰相。吕颐浩资历深厚,伴随高宗即位以来声望颇重,秦桧虽狡猾,但在权力斗争中仍处下风。
事实上,秦桧早在靖康之变时便被金人俘虏,为求活命投降金军,曾在完颜昌麾下任职。据说他得以平安返南,正是完颜昌安排。高宗对此心知肚明,任命秦桧为相,也是在向金人传递议和信号。但当时掌权的粘罕尚无和议之意。于是秦桧迟迟不敢将所谓“两策”上呈,而忙于与吕颐浩争权。最终,高宗知晓其计策内容后,大失所望,忍痛罢免了他。
所谓“两策”其实仅八字:“南人归南,北人归北。”意思是将随赵构南逃的北方官兵与百姓全数遣返,由金朝统治,而南宋则保留南方偏安。此策若行,南宋军队中大量北籍将士将被清除,宋朝丧失与金对峙的底牌。高宗虽怯懦,但并非糊涂,立刻明白此举会令自己彻底失去与金人谈判的筹码。甚至他还冷嘲道:“我亦北方人,是否也要回去?”由此,秦桧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。
在群臣劝谏下,高宗顺势罢免秦桧,并表态“永不复用”。然而他心知肚明,若未来要与金人议和,仍需秦桧出面。果不其然,高宗最终为了偏安,仍不得不再次依赖秦桧,甘愿舍弃民族大义。
然而金朝对赵构并不放在眼里,金太宗在第二次南侵时下令“穷追不舍”,意在彻底摧毁南宋。赵构求和未果,只得另寻出路。他派使节赴高丽,期望牵制金军。但高丽早已归附金国,只是敷衍遣使向宋朝谢罪,以示两边不得罪。赵构见无外援,只得依赖自身。大臣叶梦龙建议尽快渡江设防,布下多重防线抵御金军。然而赵构畏缩不前,未采纳这一较为稳妥的良策。
总结来看,赵构虽然勉强逃过一劫,却在精神与身体上都留下深重阴影:一是因惊惧而失去生育能力,最终无嗣可传,只得将皇位交还宋太祖一脉,这或许算是冥冥中的报应;二是从此更加畏惧金军,丧失抗敌意志,导致岳飞等忠良的悲剧。至于秦桧是否为金朝安插的卧底,史书记载未明,但从他长期主张议和、提出“南人归南,北人归北”的荒谬策略来看,可能性极高。更何况他贪恋权位、为求宰相之位不择手段,最终竟被赵构重用来害岳飞,这也难怪后人一致将他与宋高宗并列为千古骂名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正规杠杆平台,楠希配资,股票讨论交流最大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